面對挫折之勇氣

Posted on 10/19/2010 by Unknown

字體大小按鈕:BIG MIDDLE SMALL


人生在世享受生活樂趣,便是瞻望未來的成功,遺忘過去的困境。

把錯誤和失敗當做學習的方法,然後就將它們逐出腦外。

從未成功的人總是因每當陷入困境就自責不已。逆境中可能發生的危險只有一個:不恰當地歸咎自己。只要一息尚存,就有希望。

不論遭遇何種不幸,只要能繼續生存下去,就證明瞭自己不是挫敗者。而我們應該時時以自己為對手,戰勝自己,直視自己。

不過在現實生活中,確實有許多人走不出困境,這是因為缺乏堅忍的信念和信心相反能這樣做的人,就會是另外一種樣子。

二戰後受經濟危機的影響,日本失業人數陡增,工廠效益也很不景氣。一家瀕臨倒閉的食品公司為了起死回生,決定裁員三分之一。有三種人名列其中:

一種是清潔工;

一種是司機;

一種是無任何技術的倉管人員。

三種人加起來有三十多名。經理找他們談話,說明瞭裁員意圖。

清潔工說:「我們可以成功,如果沒有我們的打掃,沒有清潔優美、健康有序的工作環境,你們怎麼會全身心投入工作?」司機說:「我們可以成功,這麼多的產品沒有司機怎能迅速銷往市場?」倉管人員說:「我們可以成功,戰爭剛剛過去,許多人在飢餓中掙紮,如果沒有我們,這些食品豈不要被流浪街頭的乞丐偷光?」

經理覺得他們說的話都很有道理,權衡再三決定不裁員,並重新制定了管理策略。最後,經理要人在廠門口懸掛了一塊大匾額,上面寫著:「我很重要」。

每天當職工們來上班,第一眼看到的便是「我很重要」這四個字。不管是第一線員工,還是白領階層,都認為主管很重視他們,因此工作也很賣力。這句話調動了全體職工的積極性,幾年後公司迅速崛起,成為日本有名的公司之一。

你可曾沮喪消沉?遭遇嚴重困境?或為自己所犯的錯誤過分自責?你可曾勞而無獲?你這一生中可曾發生個人悲劇?你可曾因疾病或受傷而造成殘障?你是否會因為希望破滅而心情沉重?是否會冒險犯難,結果徹底陷入困境?

當然,這些情形,都不應妨礙我們達到最後目標。陷入困境正如冒險和勝利一般,是生命中必然具備的一部分。偉大的成功通常都是在無數次的痛苦失敗之後才得到的。大劇作家兼哲學家蕭伯納曾經寫道:「做成事情是經過許多次的大錯之後才得到的。」

討厭自己的人,他們的做法往往恰好相反。

他們回想過去的困境,忘卻往日所有的成就,以致摧毀自信心。

他們不但記住失敗的情景,還情緒化地將它深植在心中。從未成功的人總是在每次陷入困境時就自責不已。

另一方面,雖會遭遇挫敗但仍喜愛工作的人卻能瞭解過去犯了多少錯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不能從每一次陷入困境中吸取教訓,以致在下一次能有較好的表現。

我們應將陷入困境中的其他不利因素當做修正方向,以便再度瞄準目標的工具,僅此而已。而從困境中走出來的方法是有講究的:

第一,誠懇而客觀地審視周遭情勢,不要歸咎別人,而應自省自己應加強。

第二,分析陷入困境的過程和原因。重擬計畫,採取必要措施,以求改正。

第三,在重作嘗試前,想像自己圓滿地處理工作或妥善地應付客戶的情景。

第四,把足以打擊自信心的困境記憶一一埋藏起來。它們現在已經變成你未來成功的肥料了。

第五,重新出發。你可能必須再三試行這些步驟,然後才能如願達到目標。重要的是每嘗試—次,我們就能夠增加一次收穫,並向目標更加進一步。坦然接受批評並不是易事。

我們都怕出錯,自小師長便教導我們犯錯是不好的事,它會使我們失去親朋的疼愛,但是我們可以學會不受情緒左右。受到批評,不必感到失望、不平或憤怒,

而應把精力用來研製一項明確的計畫,以平息批評,重新起步。與有關的人共同研究我們的計畫,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彼此抱怨,應該共同努力解決問題。

有時候我們又太勇於白責了。我們會說:「這都是我的錯。」、「我什麼事都做不好。」如果是我們的錯,自責倒也無妨,但明明不是我們的錯而強要自責,便有危險。

喜歡自責的人內心常有我是笨蛋,我是失敗者的想法。這麼一來,下次你又會犯同樣的錯誤。或是你誤信自己的確是笨蛋,而根本不再嘗試了。

奇怪的是,我們的確能安於失敗。不動腦筋的自憐要比絞盡腦汁分析自己、籌畫下次如何成功來得容易多了。

好的文章值得推廣,歡迎「轉貼」,轉貼資訊如下:
本文標題:
本文網址:

No Response to "面對挫折之勇氣"

有話要說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