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閱鵬:從賽斯資料看淨土法門:

Posted on 10/24/2010 by Unknown

字體大小按鈕:BIG MIDDLE SMALL

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教開發出來的教法,是佛法中處理死亡這一人人最終都會遭遇到的,人生最後一件大事的寶貴教法。

在大乘佛教興起之前,佛教修行人如果即生不能證得阿羅漢果,解脫不成,就只有期待來生繼續修證。以現在錫蘭、泰國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徒來說,他們並不知道有極樂世界的存在,也不會相信有極樂世界,如果他們聽了大乘佛教的教理,至多也只認為是天界罷了。


佛法的學術研究者大都承認,大乘經典並非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,淨土法門當然也不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。事事上,佛陀在世時就曾經說過:我所已說法如爪上塵,我所未說法如大地土。表明了宇宙人生的實相有那麼多豐富的內蘊,佛陀雖然說法一生,得以說出來的部分與未能說出來的相比,猶如指甲上納藏的一點塵垢與盡大地土壤之比。所以佛陀所沒有說的法,不見得不是真理,並不是非佛陀親口所說才算是正確的。(即使是佛陀親口所說的,也有了義、不了義的差別。)

死亡是人人必須面對的事實,如果沒有死亡,許多宗教也就失去了成立的動力。宗教必須解決死亡的問題,包括理論上的死亡原因、死後去處、死後世界、死後生活、實務上的臨終處理、死後救濟等等。佛教的發展到了公元前一世紀時,體察到了佛教必須具有一套完整處理死亡問題的理論與實務,於是整合了佛法的理論、汲取當時印度各宗教信奉的死後樂園的菁華,匯整成為淨土法門的雛形,到了公元一世紀左右,開始出現了《無量壽經》的最早版本。

如果我們撇開宗教本位主義,理性地分析各宗教處理死亡的理論與方法,找出彼此的同異,從抽絲剝繭中,相信能夠尋出更純粹的﹁真理﹂,而不只是宗教色彩濃厚的教理。

正如唯識學常說的,在人類眼中的水,天人來看是晶瑩的琉璃,地獄眾生來看卻是膿血。只因眾生的業報不同,同樣的水,看成不同的東西。又如藝術家、物理學家與哲學家,同樣是欣賞海邊的夕陽、海鷗、浪花,藝術家著迷於海的美,物理學家思索潮汐的規律、海鵲的飛行軌跡,哲學家則思考海鷗的生命意義、大海容納百川的意蘊。同樣的景致,引發了不同背景的人,產生不同的反應。

那麼各個探索宇宙人生真相的宗教,是否在接觸到「真理」的時候,產生了不同的描述方式?而這種描述方式的差異,巨大到甚至令人以為是不同的真理?或者,在探索真理的各個領域時,大家各有一隅的心得,猶如瞎子摸象的寓言中,大家都以為自己摸到象了,摸到象腿的人,於是與摸到象尾的人開始激烈辯論,認為自己才是真理的獨家現者,別的都是錯誤、外道、不究竟。

我相信,這都是可能的。

賽斯資料是一份珍貴的宇宙人生實相的資料,它的起源是一九六三年時,高層境界的靈魂賽斯,一個純由能量構成,已經不再以肉體這種方式來顯示存在,藉由一位名喚珍.羅勃慈的女士,在地出神狀況中,替賽斯說法,後來結集成書後,第一本書名就叫《賽斯資料》,引起全美轟動。國內,王季慶小姐一直致力於賽斯資料的翻譯,目前已經出版了四本書。(註一)

賽斯資料的說理清晰、直截,沒有宗教的理論色彩,探討人的生理、心理、意識、情緒及宇宙的結構、起源等,都顯現出精妙深奧的風貌。由於賽斯能夠以多重意識焦點來了解法界不同層次的實相,他的說法,特別具有令人傾心的可信度──即使賽斯書是某些人認為的,實無賽斯的存在,只是珍.羅勃慈女士的潛意識在說話,或者是幕後有人捉刀,那麼我也必須讚歎這個潛意識,或幕後捉刀者具有驚人的學識,透徹絕倫的智慧,是罕見的大師級人物,不是泛泛之輩可以捏造的。

在《Seth Speaks-The E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ul》這本書裡(註二),賽斯闢了三個章節來談死亡問題,分別是第九章「死亡」經驗、第十章生活中之「死亡」、第十一章死後的選擇及其過渡狀態,其中的許多觀點與說法,正好可以為淨土法門提供另一個角度的觀察,而且是剝開宗教外衣的觀察。

賽斯說:「我曾告訴過諸位:『思想及情感形成了具體世界。』我進一步說,死後的經歷,也同樣是思想及情感形成的具體世界……」

大乘佛教的兩個根本原理是「緣起性空」與「唯識所現」,緣起性空,是指一切諸法由因緣和合而生起,並無自體常住不變的自性。唯識所現,是指三界的一切現象,都是由眾生各自的八識共同變現出來的,由於是心識所變,心有種種念、種種欲、種種想像,表現於外的就是森羅萬象的大千世界。這裡賽斯說思想及情感形成了具體世界,與唯識所現的義理契合,只是賽斯用淺白而直接的方式來表達罷了。而這個律則,同樣通於死後的經歷。

賽斯說:「很多具象徵意味的景象,會在這種由此世間進入彼世界的過程中出現,而許多景象的本身就是極有價值的啟示……」然後舉了例子,死亡是現世的離別,死者會以為要有一種離別的儀式或手續,於是他的意識幻構出一條冥河,渡過冥河以後,就告別了人世了,而已過世的親友則會在冥河對岸迎接他。那條冥河,由於是死者的意識幻構出來的,所以死者本身會感到逼真如實,這樣死者會感到安心,因為一切都在他意想之中。

但並不是每一個人對死後的經歷都有相同的預設,所以每個人期望的死後經歷都有所不同。

賽斯說:「對那些相信有天堂、地獄、煉獄、審判及贖罪的基督徒而言,在死的時候,就會另有一套象徵性的儀式,指定的人會以他們最崇愛的人物身分出現,或者基督教義裡的聖人身,或現英雄身來指引他們。」

照賽斯的說法,基督徒自有一套處理死亡的信念、理論,於是死亡之際,他也會幻構出合乎自己的信念系統的場景。而且來接引他的人,則是能夠令他敬愛、信服的人,譬如上帝、耶穌、聖母瑪利亞等。賽斯接著說明指引人的任務是:「指引的人為了幫助你,會幻化成為你幻境的一部分來幫助你跨出幻境,不過首先他們必須取得你的信任。」取得信任不外乎是幻化成死者的親朋好友,或尊敬崇拜的人,這個時候就是指引人「應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」的時候了。

宗教所提供的處理死亡的知識與儀式能夠使生者、死者都感到有所依憑,生者能夠相信死者到了更好的世界,死者能靠帶著一份地圖而心安地走入陌生的死後世界,這樣就達到目的了。

如果沒有這種指引,死者的迷惑與茫然,會增加很多適應死後世界的困難,也使指引人的任務變得更艱鉅。

在淨土法門中,經典明確告訴信徒,臨終時將有來自極樂世界的代表迎接。

《觀無量壽經》說:上品上生的人,阿彌陀佛及觀音、勢至及化佛聖眾執金剛臺,來到信徒前,阿彌陀佛大放光明,照耀信徒身上,並與諸菩薩伸手迎接,讚歎信徒在世時用功修行,令信徒心生歡喜安慰,然後坐上金剛臺,跟在阿彌陀佛身後,一彈指頃,就往生彼國了。

這樣的場景安排,是不是很能夠讓死亡的信徒在充滿喜悅、穩妥的心情下展開死後的新生活呢?

註釋

註一、王季慶小姐翻譯的賽斯資料已出版的有《靈界的訊息》《心靈的本質》《靈魂永生》《個人實相的本質》(方智出版社)。

註二、本書即王季慶小姐翻譯的《靈魂永生》,另有胡英音、王育盛的同本異譯《時空之外》,筆者撰文時手上只有《時空之外》,故以下引文錄自此書。


本文轉自:http://www.souland.com/souland/psy/Seth1.html

好的文章值得推廣,歡迎「轉貼」,轉貼資訊如下:
本文標題:
本文網址:

No Response to "廖閱鵬:從賽斯資料看淨土法門:"

有話要說: